【兩難】平民賈敬龍之死,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當你面對強權蹂躪時,順從還是反抗?順從,忍受屈辱,喪失尊嚴和利益;反抗,輕則傾家蕩產、身陷囹圄,重則家破人亡。既不能血性復仇,又不能相信法律會帶來正義,一個良善的人該怎樣生活?這是一種煎熬人的兩難處境。
【書】原以爲書已經過氣了,網路將使資訊傳播更便捷、易得,就散了一部分藏書。如今才明白:那些印在紙上的文字——真相與真話,還未過時,且愈加珍貴。更嚴厲的禁錮,使時光迴流……寫真話的書,即使在思想解放年代,也是奢侈品,作者、出版者甚至發行者無一不遭到清算。無法無天的閹割式審查,將本應啟用社會思想的出版業,催逼成自輕自賤的侏儒。以階級鬥爭思維對待文化事業,其結果必然是:內容垃圾化,地位邊緣化。
【簡化字】在1957年的大鳴大放中,對簡化字,周作人也放了一炮:「有幾億人用了下來的文字,又豈是一時代的若干人做得了主呢。」他沒想到,那一時代的若干人硬是完成了漢字的簡化大業,替無數人做了主。今天反對正體字迴歸的,大多屬於接受了階級鬥爭教育哪一類,認爲正體字是士大夫階級壟斷文化的工具,而簡化字裏有自己階級的利益在,當流沙河先生呼籲《正體字回家》時,他們的階級意識驟然爆棚,將中國文化的捍衛者打成抱殘守缺的貴族階級代言人。
您已閱讀42%(531字),剩餘58%(7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