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奧利佛•哈特(Oliver Hart)和本特•霍姆斯特姆(Bengt Holmstrom)——2016年諾貝兒經濟學獎(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s)的得主。儘管諾貝兒經濟學獎並非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兒的遺囑所設立,但多年來有一些出色的社會科學家獲此殊榮——其中包括一些根本不是經濟學家的人,從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和約翰•奈許(John Nash)、到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伊莉諾•歐斯壯(Elinor Ostrom)。
不過本週我寧願討論另一種獎項——搞笑諾貝兒經濟學獎。搞笑諾貝兒獎非常愚蠢:生物學獎頒發給一項有關恐龍步態的研究(涉及給雞捆綁負重棒的方法),醫學獎頒發給研究臭腳,物理學獎頒發給探索在你洗澡時浴簾爲何往往向裏飄的研究。
但搞笑諾貝兒獎的魅力之一是,這些荒唐的研究實際上可能反映了這個世界的一些現實。大衛•鄧寧(David Dunning)和賈斯廷•克魯格(Justin Kruger)因爲發現無能的人很少意識到自己無能而獲得搞笑諾貝兒心理學獎;鄧寧-克魯格效應如今被廣泛引用。多里安•雷默(Dorian Raymer)和道葛拉斯•史密斯(Douglas Smith)因爲發現頭髮和線繩傾向於纏在一起而得到了搞笑諾貝兒物理學獎,該發現有可能是理解DNA結構的重要線索。最著名的是,安德魯•海姆(Andre Geim)因爲使一隻活青蛙懸浮在半空中而得到搞笑諾貝兒物理學獎,不久後便因發現石墨烯贏得了真正的諾貝兒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