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底經濟學家
平庸當道的世界會發生什麼?

哈福德:在一個腐朽的經濟裏,平庸主導一切。就像是一場合謀,犧牲他人利益,心照不宣地默許粗製濫造。

「這很不可思議,可是在適當的情況下,製作人如果出一部爛戲,反而比製作一部好戲賺更多。」利奧•布魯(Leo Bloom)在《金牌製作人》(The Producers,1968)中如是說,飾演該角色的是深受人們緬懷的吉恩•懷爾德(Gene Wilder)。根據布魯的思維實驗,一個不誠實的製作人可以通過把一部百老匯戲劇的收益誇大好多倍,然後從中大賺一筆。倘若這部戲搞砸了,沒人會去檢視自己應獲利潤的份額,而騙子可以退隱里約熱內盧。當然,如果這部戲火了,「那麼你就得坐牢」。而這正是布魯和他的夥伴麥克斯•比亞韋斯托克( Max Bialystock)的下場——他們製作的音樂劇《希特勒的春天》(Springtime for Hitler)實在太成功了。

現實世界中,一個人如果工作做得不好,多半也不會變成有錢人。當然也有例外。2013年,一個陪審團裁定前高盛(Goldman Sachs)交易員法布里斯•圖爾(Fabrice Tourre)在「Abacus”——一種複雜的金融證券產品——的性質上誤導了投資者,而他這麼做的原因正是職責所在。Abacus就像《希特勒的春天》一樣,是一個被認準一定會失敗的金融產品,被不當地銷售給那些似乎並不完全瞭解的投資者。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道德危機」的極端個例,經濟學家用這一術語來形容不正當的動機(perverse incentive),它鼓勵人們行事馬虎草率,甚至完全就是搞破壞。傳統上道德危機適用於保險案例,近期越南就有報導稱一位女性切斷了自己的手和腳,企圖從保險公司騙取六位數保金。50年前,佛羅里達州的狹長地帶曾發生大量這類自殘騙保案。

您已閱讀36%(689字),剩餘64%(12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