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美國大選中的「預說服」術

凱拉韋:行爲心理學專家恰爾迪尼的「預說服」理論認爲,人們傳達訊息之前發生的事情對說服的效果大有影響。

在今年春天的某個時候,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徹底失去了贏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機會時,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的競選突然開始生氣勃勃起來。漫畫《呆伯特》(Dilbert)的作者、另類專家史考特•亞當斯(Scott Adams)說,這種改善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一個簡單的詞:dark(邪惡、陰暗的意思)。希拉里的團隊有意用這個詞來描述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各種演說——從而激發選民萌生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下次當他們看到川普親吻一個嬰兒,或者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他們會想:多麼dark啊。

構思這一策略的人——至少據亞當斯的描述——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授羅伯特•恰爾迪尼(Robert Cialdini)。他著有迄今最暢銷的行爲心理學著作之一《影響力》(Influence)。他的新作《預說服》(Pre-Suasion)在近期出版,他在書中主張,人們花了太多時間爲他們所要傳達的資訊本身苦惱,卻對資訊傳達之前緊鄰著發生的事情不夠上心。

因此,在我致電恰爾迪尼,詢問他是否在幫助希拉里時,我忽然想到他在回答前那一刻的舉動異常重要。他停頓了略長的一段時間,並吸了一口氣,然後非常緩慢地說:「我的原則是不談論任何尚在進行的競選活動。涉及太多情感。」

您已閱讀21%(591字),剩餘79%(21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