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股市

香港與大陸應建立IPO跨市免檢機制

蘇培科:利用好港股市場,既可疏導境內企業IPO問題,也可盤活香港股市,同時也會倒逼內地監管體制改革。

近日,原中國證監會國際部主任祁斌(現中投公司副總經理)對「推動A股與港股市場良性互動發展」的言論,引起了輿論的高度關注,由於其長期研究國際戰略話題、立意較高,該言論旨在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從體量到質量都躋身全球第一梯隊的成熟資本市場,服務好日益深入參與全球化進程的中國經濟。尤其在目前香港市場交投清淡、估值較低、財富效應不強、內地企業私有化迴歸A股和國際地位逐漸被邊緣化的情況下,進一步推進兩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兩地市場的市場體系和監管制度深度融合是非常必要的,如是這對港股和A股都是利好,尤其在目前A股市場監管政策趨於保守之後,市場信心明顯不足,建立遠大的發展目標有利於凝聚各方信心,而且有利於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有了比較纔會有進步和發展。

在祁斌先生的滿篇建議中,我覺得最有看點的是鼓勵境內企業廣泛採用A+H兩地上市模式,分流A股IPO「堰塞湖」,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降槓桿、化解金融風險服務;以及深化兩地監管合作,鼓勵兩地監管制度互相借鑑、提高監管互認程度、加強監管合作是市場融合的制度保障。

但也有人認爲,目前H股半死不活,港股市場缺乏吸引力,既然能夠上A股何必又要+H?因此,A+H意義不大,也無法起到分流A股IPO「堰塞湖」的效果,反而多了一個附加條件和尾巴。仔細一想也確實如此,但我覺得祁斌的出發點和用H股通道解決A股IPO「堰塞湖」的方向是對的,只是表達不夠充分。

您已閱讀37%(598字),剩餘63%(10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