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市場

儒家與市場秩序可以相容

毛壽龍:儒家不僅不與市場經濟衝突,反而在君子不器、天下爲公的公共治理結構層次,支撐傳統國家秩序的治道變革。

經濟學家陳志武的研究發現,儒家文化過於強調家族對個人的保障和救濟,因此抑制了金融市場和福利政府的發展。他認爲,半個世紀以來的技術進步,將讓市場在幾千年來第一次戰勝儒家。

陳教授認爲,儒家思想實際上內含著一個資源配置方案。它意味著資源按照等級身份來分配,主張非貨幣化的方式來配置社會資源。而市場經濟,則按照貨幣化的方式,按照價格原理來配置資源,誰出價最高,就配置給誰。

陳教授認爲,歷史上,中國有過幾次關於市場化發展時期的文化討論。戰國時期曾有義利之辯,南宋和清朝中晚期的市場經濟得到了較大發展,思想界也同樣開始義利之辯。中國最近30多年市場經濟發展很快,又一次開始了文化討論。歷史上義利之爭,儒家都獲得了勝利,而市場經濟發展受到了挫折,但這一次市場經濟將戰勝儒家。

您已閱讀10%(330字),剩餘90%(28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