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寶萬之爭

和爲貴:秩序視角下的萬科內戰

毛壽龍:萬科雙方如能理解企業擴展秩序權利爲王,企業組織秩序權力爲王,看到原始秩序的要素,將會冷靜下來尋找共識。

近日,萬科經理團隊和兩大股東展開惡戰。兩大股東召集股東大會,要罷免萬科經理團隊。這一惡戰得到了各方面的關注。筆者從秩序的維度來透視一下此事。

首先,從市場秩序的角度來說,萬科是上市公司,其股權在股票市場上能夠得到充分流通,所以它是無限擴展的金融市場一員。在這個維度,股東們一般是通過進入和退出來發言的。如果覺得萬科很好,那就買進。如果覺得萬科不好,那就賣出。當然很多人買進賣出,並不是覺得萬科好或者不好,而是根據整個股市的狀況,以及長期、短期和臨時性的因素來決定買進還是賣出。在這個領域,腳比聲音要重要。但是,聲音並不是完全被排除的選項。一旦股東們不再用腳,尤其是大股東開始使用聲音,來影響或者干預萬科的時候,這個無限擴展、高度流動的市場秩序,就開始往封閉秩序也就是企業秩序的方向走。

其次從企業組織秩序的角度來說,萬科是一個大型的企業組織。內部有董事會、監事會、CEO、CFO等。這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個經理團隊。對於這個經理團隊,股東們最有效的發聲方式是召開股東大會,而最有效的發聲手段則是更換董事和董事長、監事長等核心成員。現在萬科在停牌期間,大小股東們無法用腳投票,只能採用聲音。大小股東,尤其是兩個大股東就開始發聲,要求用自己推薦的董事長、監事長來替代現任的董事長、監事長,並把一些董事統統罷免。現在萬科的內戰,其實是擴展市場秩序力量在萬科企業科層組織秩序內和萬科組織秩序力量的內戰。

您已閱讀27%(594字),剩餘73%(15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