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被視爲在世界許多超大城市已有基礎設施上重疊一層新的本地運輸服務的成本,那麼250億美元看起來並非很大一筆錢。但如果是作爲兩家成立時間加起來還不到12年的私有新創公司所籌集的資金,這個數字的確極不尋常。
根據美中兩國的打車應用公司——Uber(Uber)和滴滴出行(Didi Chuxing)——近期針鋒相對發佈的公告,這大致相當於它們已籌到的資金總額。
他們的投資者將需要極大的定力。爲了搶佔市場份額,兩家公司都表現出願意打一場燒錢的補貼大戰。考慮到巨大的潛在回報——Uber抽取每單車費的20%至25%——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場補貼大戰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在結果見分曉前,兩家公司還需籌集更多的資金。
您已閱讀22%(294字),剩餘78%(10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