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

世界「霍布斯化」風險與中國抉擇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川普崛起等現象說明民粹主義滋長,可能使民族主義更加影響國際關係,但中國需要剋制過頭的民族主義,繼續審慎、平衡、韜光養晦的外交思想,在保持開放中增強自身。

5月4日,隨著曾被視爲笑話的川普,成功地贏得美國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整個世界都嗅到了一股風雨將來的氣息。毋寧說,一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長期發酵的過程,已經開始反映於現實政治領域。在歐洲和美國,極右和極左翼的政治家日益得勢,衝擊既有的政治格局,並預示著可能的社會變遷。與此同時,在陰晴不定的經濟信號中,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也走到了一個新的節點。一個崛起中的國家,正在面對一個日益陌生的世界。

在FT中文網上一次採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時,他曾提到,也許世界正在向着某種「霍布斯」狀態回潮。霍布斯這位英國啓蒙時代的思想家,以描述充滿暴力與衝突的「自然狀態」聞名,在世人心目中代表著一個陰沉的形象。當然,歷史還在進步,中國人和全世界人一樣,目前尚沒有理由對全球化、自由化前景過於悲觀,但將已經出現的一些變化徵兆納入考慮範圍之中,似乎也不是杞人憂天。

近日在接受FT中文網採訪時,鄭永年再次分析了目前的全球形勢、西方的政治形勢與中國的政策選擇。他認爲,民粹主義有在世界範圍內上升的趨勢,各國民族主義可能增強。對於這些外部變數,中國或許無法控制,但中國自己一定要避免盲目的、過頭的民族主義,持續性地保持開放,並延續審慎、平衡、多元化的全球外交戰略,既重視大國外交也重視周邊外交,以維持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從而以更強的實力面對一個不確定性增強的世界。

您已閱讀7%(578字),剩餘93%(74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