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財富管理

A股該不該「港股化」?

蘇培科:今年上市的港股破發率達3成,讓人思考究竟是A股泡沫太重還是港股出了問題。而港股上市公司紛紛私有化,又讓人反思市場低本益比和低估值究竟是不是好事?

在A股市場漫漫的尋底過程中,香港股市的兩條新聞引起了大陸市場的高度關注。一則是今年上市的21隻港股次新股中7隻跌破了發行價,破發率高達3成,這與A股買彩票式的次新股行情形成了鮮明對比,讓人反思究竟是A股泡沫太重還是港股出了問題;另一則是以萬達爲代表的港股上市公司紛紛私有化或將主要業務分拆A股上市,這又讓人反思一個市場低本益比和低估值究竟是不是好事?A股市場究竟該如何捨棄那些流行的認識錯誤?

低本益比也是一種「病」

如果按照一些人的分析,相比不足7倍本益比的港股市場,A股市場泡沫巨大,A股市場不應該借殼重組和繼續製造泡沫。其實這是一種流行的錯誤,國內很多人在分析股票市場時,經常用不同市場的本益比比較來給A股市場下結論,其實都是刻舟求劍式的研究方法,每個市場都有每個市場的市況和組成因素,單一的比較分析很容易誤人誤己。看看香港股市每天的總成交金額,有時還沒有A股中一隻個股的成交金額多,港股每天總成交金額才800億左右,與近30兆總流通市值嚴重不匹配。

您已閱讀15%(427字),剩餘85%(24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