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剃刀邊緣

宣言和夢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八十年代,「一無所有」的中國年輕人真心渴望改革,願將熱情和力量奉獻給自己的國家。那時改革這個詞本身就是召喚,給人前行的勇氣。

(本文爲作者「回憶八十年代」系列之四)

八十年代的開始,應該始於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我倚靠在絳帳高中門前高幹渠的橋欄邊,一字一句聽完公報,內心裡鬱積許久的一口氣吐出來了,我感覺一個漫長的恐怖時代結束了,正常生活的日子開始了。當局許諾:不再搞階級鬥爭,一切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從嚴整黨云云……對於中國,每一個少年都有自己的憧憬,我夢想的是一幅什麼樣的圖景呢?坦白地講,我的中國夢在幾年後才隱約成形,那是迷信破滅後纔有的覺悟:我渴望生活在一個正常國家裏,公正,開放,自由,民主,社會以能力而不是以所謂「出身」決定每一個人的命運,每個人的聰明才智都能合理運用,我能靠自己誠實的勞動過上富足的生活。我應該會有一個光明的人生。

您已閱讀8%(313字),剩餘92%(36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剃刀邊緣

老愚,男,陝西扶風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社會觀察家,出版人,散文作家。著有《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因《「紅二代」的意志》《「紅色重慶」的價值》《重慶紅色頻道發出的信號》 等系列文章,而獲得2011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評論大獎。公號名爲「老愚的自留地」。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