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證券交易所

The death and rebirth of the stock exchange
證交所的消亡與重生


FT專欄作家加普:對於倫敦證交所近年爲何身價飆升,在其名稱中是找不到線索的。真正的關鍵在於轉型。如今,該交易所的主營業務已不再是股票交易。

The clue as to why the London Stock Exchange has risen sevenfold in value in the past seven years is not contained in its name. The best days of being a stock exchange are in the past, when they were near-monopolies owned by market-making members and could easily make money. That was long ago.

對於倫敦證交所(LSE)爲何在過去7年價值成長7倍,線索不在於其名稱。股票交易所的黃金時代是在它們近乎壟斷、由做市商會員擁有的過去。那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您已閱讀5%(371字),剩餘95%(66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