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FT社評:中國重建信心的機會

投資者擔心中國能否平衡短期刺激、長期改革和金融穩定這些相互衝突的目標。在本次全國人大會議上闡述清晰的經濟政策,是中國重建外界信心的一個機會。

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會議去年召開之時,迎接抵達北京的代表們的是晴朗的藍天。然而在今年的人大會議召開之際,濃重的霧霾籠罩了北京,經濟的陰霾更是如此。市場情緒依然脆弱,最新數據表明工業和服務業的放緩正在加深,資本外逃使人民幣持續蒙受壓力。穆迪(Moody’s)本週發出的警告加深了悲觀情緒:這家美國評級機構說出了一種廣泛的擔憂情緒——先前甚至連天氣都能控制的中國官員可能無力應對這些壓力。

穆迪改變立場並沒有多大的實際影響。中國依然擁有規模巨大的財政緩衝和儲備。然而,此舉強調了對中國經濟中日益加重的債務負擔的深度擔憂,突顯出中國在匯率制度方面面臨的嚴酷選擇。更引人注目的是人們正在喪失對中國官員的信心,懷疑他們是否有能力平衡短期刺激、長期改革和金融穩定這些相互衝突的目標。中國官員的可信度似乎和中國的外匯儲備一樣正在迅速流失。

中國官員已經承認有必要更好地溝通他們的政策。然而,要解決這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僅靠言語是不夠的。如果資本外流以目前的速度繼續下去,或許會迫使北京方面在數月之內作出選擇:是收緊資本管制、扭轉先前的改革,還是允許人民幣貶值。

您已閱讀42%(469字),剩餘58%(6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