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個金錢掛帥的社會,許多人說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就是萬萬不能。許多朋友問我,我在理大修讀雙學位課程,取得特許財經分析師資格後,理應走進商業社會發展,專心賺一桶金,成爲中環的上班一族,可穩穩定定地生活。金錢與理想,兩者抉擇,坦白說,我不敢輕言只選擇理想,但金錢對我的滿足感有限,足夠便可。相反,服務社會及見證工作成果的那份滿足感,令我決志從政,走出小區實戰。
從政的啓蒙
一個好的社會政策,是能夠保護社會不同階層的。從讀書時期開始,我已有所體會。雖然我出身平凡,並非富裕的家庭,升中時,有幸派第一志願的拔萃男書院(下稱「男拔」)。而當時男拔仍未轉作直資學校(香港的中學分爲三類,一種爲政府資助的中學,一種爲直資中學,即政府按照學生人頭津貼一部分,餘下的部分則由學校或學費補貼,第三種爲私立中學,沒有收取政府任何資助,全由學費支持學校運作),我們無需交學費,縱使家境普通的學生,也不會因負擔不來而無法入讀。但當我將畢業時,母校卻申請轉爲直資中學,當時我們一衆舊生極力反對,因爲我們都擔心一些來自基層家庭的學生,從此會因無法繳交昂貴的學費而失去入讀的機會, 亦有不少舊生擔心母校變成貴族學校。
您已閱讀17%(494字),剩餘83%(24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