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負利率

負利率理論與實踐:對症下藥還是央行崇拜?

中國社科院馮明:寬鬆貨幣政策好似爲經濟打「麻藥」,它能避免陣痛、爭取時間,但其本身不能治病。經濟穩健復甦還得依靠創新與改革,單靠貨幣政策是不可能根治的。

隨著日本央行於今年1月29日宣佈啓動負利率,到目前爲止全球已有五個經濟體實行負利率,包括歐元區、日本、瑞士、丹麥、瑞典。瑞士、丹麥和瑞典是小型經濟體,影響相對有限,而歐元區和日本的負利率則對國際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一時間,負利率成爲輿論關注的熱點話題。可以預見的是,有關負利率的話題在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成爲政策制定者和金融市場投資者討論的焦點——日本的負利率可能僅僅是一個開始;而根據歐央行行長德拉吉的講話,歐央行在未來幾個月很可能會在當前-0.3%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負利率水準。

回顧經濟史,負利率受到如此熱捧還是第一次——不論在經濟學理論研究中,還是在經濟實踐中,關於負利率的討論都不多見。那麼,究竟什麼是負利率?五家央行爲什麼會實行負利率?負利率政策對經濟和金融市場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問題亟需系統性地研判。

什麼是負利率?

您已閱讀7%(372字),剩餘93%(52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