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天才

書評:天才是怎樣煉成的?

艾瑞克•魏納在《尋找天才》一書中,踏上了一段史詩般的旅程,探索了東西方的7座城市,來確定人所處的地方對培育天才的重要作用。

天才是怎樣煉成的?至少從19世紀開始,一些人便稱天才取決於基因,而其他人則認為後天教養纔是決定性因素。近來,有關天才純粹來自辛勤工作的觀點——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所推廣的「10000小時」理論——開始廣泛流傳。對這場辯論最新的貢獻來自記者兼旅行作家艾瑞克•魏納(Eric Weiner)。在《尋找天才》(The Geography of Genius)一書中,他踏上了一段史詩般的旅程,來確定人所處的地方對於天才形成的重要作用。

「我們珍視『孤獨的創造者』的概念,她勇敢地克服不利因素,戰勝與她對抗的傻瓜聯盟,」魏納寫道。但是,他稱,更準確的形容是「特定的地方,特定的時間,會產生大量天才和傑出思想」。

在他之前所著的《尋找快樂之國》(The Geography of Bliss)中,魏納試圖尋找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如今,他重點關注7座城市來發現使之成爲文化、政治和技術進步中心的條件。他所探索的城市包括一些顯而易見的候選者——擁有蘇格拉底(Socrates)和柏拉圖(Plato)的古雅典、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所在的佛羅倫斯以及今天的矽谷。除此之外還包括啓蒙運動時期的愛丁堡和1900年代的維也納。

您已閱讀34%(531字),剩餘66%(10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