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北京的照片已經說明了一切:那裏的汙染是災難性的。這對當地居民而言是壞訊息,對我來說也頗爲尷尬。10年前,我寫了一本名爲《臥底經濟學家》(The Undercover Economist)的書。除了討論許多其他事情,我在書中樂觀地斷言,隨著中國變得越來越富裕,中國城市空氣的顆粒物汙染水準正在大幅降低。這種說法我當時是相信的——其依據是2002年《經濟展望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上得到普遍好評的相關研究成果——但每次中國報告有霧霾,我都有一種誤導讀者的不安感。我覺得有必要立即展開進一步研究,以弄清真相。
這裏有一個更寬泛的問題:當國家變得更富裕時,它對環境的汙染是更多了,還是更少了?短期來看很明顯,汙染與財富相伴而來:工業化國家排放的一切都更多。
不過後來,發達國家開始限制汙染排放。倫敦不再遭受大霧困擾。1990年至2011年之間,歐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了80%以上。同一時期,美國大氣鉛含量下降了98%。
您已閱讀21%(432字),剩餘79%(16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