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從經濟學角度談春晚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如果2016年中國央視春晚算是供給側經濟改革推出的產品,那它就是完全失敗的嘗試。從央視春晚能看出中國爲什麼會出現產能過剩。

金碧輝煌的垃圾也是垃圾。如果2016年中國央視春晚算是供給側經濟改革推出的產品,那它就是完全失敗的嘗試。這鍋燉菜,以往某些部分還能夠下嘴,現在一口都無法下嚥。

看完央視春晚,讓人對中國經濟改革產生深刻的憂慮。

央視春晚是壟斷體制下的產品,不能視作正常的市場商品。客觀的說,稍有市場意識的地方臺的節目要好得多,休息陪親戚看電視,地方臺從草根氣十足的搞笑到拼顏值的電視劇,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什麼樣的節目能夠摸到中年人的笑點、撓到十幾歲看臉的少年的癢點。在不那麼輝煌的包裝下,是精心炮製過的推向特定市場的產品。

您已閱讀10%(255字),剩餘90%(24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市場的邊界

葉檀,經濟領域的市場派,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從2000年左右走出書齋,到報社撰寫經濟類評論,迄今爲止已在報刊雜誌發表大量文章,偶爾在電視臺財經頻道客串點評經濟新聞,也出版過歷史方面的書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