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船滿載著從廣州、香港和深圳裝上的貨物,開啓了從亞洲到美國的處女航。然而,法國達飛海運集團(CMA CGM)旗下的「富蘭克林號」(Benjamin Franklin)的外觀(20層樓高,且長度超過帝國大廈的高度)突顯了高度依賴貿易的該地區的一個敗筆。雖然航運公司長期以來都在想方設法提高利潤率,比如使用更大的船舶,但太多亞洲企業忽略利潤率而專注於銷售成長——目前銷售正急劇減速。
據本週公佈的採購經理人指數,發達國家經濟體的製造業保持在恰好代表擴張的水準。但亞洲(日本除外)的製造業卻在去年大部分時間處於收縮狀態,上月進一步放緩。中國、日本、南韓和臺灣(向發達市場輸出製成品的亞洲所有出口大戶)新訂單指數均出現下降。
對於那些認爲亞洲的股市價格看來很便宜、理應在某個時候迴歸均值的投資者來說,這很關鍵。從本益比或賬面價值來看,亞洲(日本除外)的股價遠遠低於它們的長期平均水準——而發達國家的股市不這樣。但是,正如其他新興市場一樣,亞洲股指中受到沉重打擊的行業(例如金融業)往往權重較大。里昂證券(CLSA)的分析師認爲,若剔除這些板塊,新興市場的預期本益比與發達市場相似。
您已閱讀67%(494字),剩餘33%(2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