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房貸放鬆下的槓桿之痛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房貸放鬆爲何攪動市場?房地產能否堪當轉移槓桿之重任?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縮影,從中可以一窺債務與槓桿的真實圖景。

作爲全球最重要的「印鈔者」之一,中國央行如需印鈔,輕鬆如在空中打一個響指,方式有很多,不說降息降準等常規操作乃至PSL(抵押補充貸款)、 MLF (中期借貸便利操作)等花樣動作,甚至一紙行政公文即可以攪動市場。

2016年2月2日,中國央行在其網站發佈一則通知,表示非限購城市首套房商貸最低首付比例可下調至20%。

表面看起來,這只是爲系列限貸政策「小心翼翼」地撕開一個口子——首先,非限購的城市意味著排除了五個主要城市(北上廣深與三亞),而目前房地產的焦灼狀態其實聚焦於一線城市;與此同時,首付兩成對比海外而言並不算出格,畢竟海外一成首付的狀況也很普遍。事實上首付比例不低,一直是人們相信中國房地產風險不高的重要原因。

您已閱讀17%(308字),剩餘83%(15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