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

人民幣貶值乃「必要之惡」?

宏觀經濟學家戴維斯:中國不希望被美國指責爲「競爭性貶值」,這可以理解。但中國要推行「供應面改革」,實際匯率下滑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2016年的頭兩週內,全球股市下跌9%,這當然是令人震驚的,即使是對於我們中那些認爲世界經濟活動前景近來並未大幅惡化的人來說也是如此。根本原因與去年8月股災的原因一樣,在於這樣一個矛盾:一方面是中國經濟政策的可信度嚴重下降,另一方面是美聯準似乎仍然決心繼續收緊美國貨幣政策,而不太考慮國際風險和國內經濟放緩(參見上週五鷹派的比爾•達德利(Bill Dudley)發表的演講)。油價也起到了部分作用,但是,依我看來,只起到了一小部分作用。

關鍵問題在於中國能否重拾人們(尤其是其公民)對其匯率政策的信心。因爲只要人民幣以未知幅度貶值的陰雲繼續籠罩市場,似乎就很難減緩資本流出,恢復穩定。

如果配以其他改革,市場最擔心的事情——在受控的情況下貶值10%左右——甚至有可能是恢復平靜的唯一方式。在全球金融體系認爲人民幣匯率已經達到可持續的水準之前,對破壞性變動的擔憂將主導市場情緒。

您已閱讀19%(387字),剩餘81%(16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