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已過巔峯?

英國資產經理諾里斯:隨著中國投入製造業、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的資本超出可持續的利用率,在生產率不能相應提升的情況下,經濟成長必然減速。中國的經濟模式如今正處於危機之中。那麼,中國經濟是否同1959年的蘇聯一樣,已經走過巔峯?

「生活在一個蘇聯帝國已經土崩瓦解的時代,大多數人很難意識到曾幾何時蘇聯經濟是一個世界奇蹟,而不是社會主義失敗的代名詞--那時,赫魯雪夫用鞋子敲著聯合國的主席臺,宣稱:『我們將會埋葬你們。』他不是在炫耀軍事,而是在炫耀經濟。」——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 1994)

1959年尼基塔•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訪問美國時,蘇聯錄得的驚人經濟增速普遍被視爲對西方民主資本主義模式霸主地位的挑戰。令人印象深刻的統計數據——如拖拉機產量——令西方意見領袖目瞪口呆。《新聞週刊》(Newsweek)警告稱,蘇聯很可能已經「走在從經濟上主宰世界的大道上」。

克魯格曼的經濟學分析似乎表明,解釋這種「經濟奇蹟」其實很簡單:「投入的快速成長:就業擴大、教育水準提高以及(最重要的)物質資本的大規模投資」,而致使蘇聯經濟模式後來崩潰的原因是其未能增加「每單位投入的單位產出」。由於生產率不斷下滑,蘇聯經濟成長隨著投資回報的減少而不可避免地放緩。

您已閱讀26%(431字),剩餘74%(12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