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平獎

「中國敘事」挑戰西方價值觀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中國正在構建一種不同於西方價值觀的敘事,試圖證明在創造人類福祉方面,物質進步與出色的領導比民主更重要。它還想告訴全世界,中國的時代正在到來。

也許在具有無限可能性的宇宙中,某個星球上,在辛巴威實行了幾十年近乎毀滅性統治的羅伯特•穆加貝(Robert Mugabe)已經獲得了諾貝兒和平獎(Nobel Peace Prize)。但回到地球上,他一定對中國版的諾貝兒和平獎——一家位於香港的協會授予的所謂「孔子和平獎」(Confucius Prize)——感到滿意。

這個被冠之以「反諾貝兒和平獎」稱號的頒獎委員會稱讚了91歲的穆加貝對國家建設以及泛非主義運動所做出的貢獻。孔子和平獎設立於5年前,是對將諾貝兒和平獎授予劉曉波的憤怒回應,後者是一位遭監禁的、主張在中國實行更廣泛民主的異見人士。之前的獲獎者包括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古巴前領導人斐代爾•卡斯楚(Fidel Castro)。選擇穆加貝進一步夯實了該獎項挑戰西方價值觀的聲名。

孔子和平獎是一種更廣泛趨勢的有點另類的縮影。雖然緩慢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共產黨正試圖構建一種與西方中心的世界觀並行的敘事。過去一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美式的民主觀念、個人權利以及法治被認爲是普世價值。而中國正開始挑戰這些價值。中國的理念(在幾千年維持一個幅員遼闊國家完整性的過程中形成的)更側重於穩定以及強有力的政府。對北京而言,過去30年的經驗證明了物質進步與出色的領導在創造人類福祉方面比民主更重要。

您已閱讀31%(568字),剩餘69%(127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