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藝錄

收藏祕笈:大師也有被低估的作品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可佳: 1958年破成交紀錄的塞尚,66萬美元,是美國平均年收入的250倍,而今年卡達王室3億美元買的高更,則是6千倍。

(編者按:今年上半年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印象派表現驚人,而中國藏家出手豪放,也讓西方動容。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可佳爲此專訪蘇富比全球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主席David Norman,暢談中國藏家和全球現代藝術品市場。)

吳可佳: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藝術市場的下滑,到當前藝術市場的繁榮,中間發生了什麼?造成這一轉變的動因是什麼?

David Norman:有幾個原因。一方面,藝術市場的復甦往往由重要的藝術收藏在市場上出售而帶動。在市場低迷時期,藏家多不願將藏品出售。在藝術市場,需求的成長常常伴隨著供給的成長。

您已閱讀7%(250字),剩餘93%(33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