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早已習慣了中國製造的各種假貨。冒牌手錶、盜版DVD,最近甚至出現了一家假冒的高盛(Goldman Sachs)。但如果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也是假的,那會怎樣?如果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數據根本不像被吹噓的那麼高,結果會怎樣?
許多經濟學家長期以來一直有這種懷疑。一方面,中國GDP數據一直保持著可疑的平穩成長狀態。當大多數經濟體都經歷著繁榮和蕭條的交替時,中國經濟似乎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
另一個引發質疑的原因是,各省GDP數據相加之和並不總是與全國GDP相符。中國的貿易統計數據也常常與其貿易伙伴的數據不相匹配。此類差異可以部分歸因於在如此幅員遼闊的國家計量各種經濟活動的巨大難度。而另一部分原因在於中國扭曲的激勵機制——根據經濟成長的粗略統計來獎懲官員。
您已閱讀18%(329字),剩餘82%(145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