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大視野
中美科技外交的博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訪美時,將以西雅圖爲第一站,屆時將與美國科技業領軍人物私下會面。美國商界自視爲中美關係的斡旋者,但隨著兩國間競爭日益激烈,美國科技公司發現自己被夾在中間。

當2006年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的時候,他的首站是波音公司(Boeing)在西雅圖的工廠。在胡錦濤發表完演講之後,一位工廠工人熱情地擁抱了他,並把一頂波音的棒球帽戴在他的頭上。人們起身鼓掌,時任波音航空業務執行長的艾倫•穆拉利(Alan Mulally)把拳頭揮向空中,高喊道:「中國太棒了!」

近十年後,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將於本月晚些時候以西雅圖爲第一站、開始他的訪美之旅。在西雅圖,他將與美國科技業的一些傑出人物舉行私下會面。包括蘋果公司(Apple)的蒂姆•庫克(Tim Cook)和IBM的羅睿蘭(Ginni Rometty)在內的12位執行長已受邀在微軟(Microsoft)聯合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舉辦的晚宴上與習近平會晤。阿里巴巴(Alibaba)和百度(Baidu)等中國本土網路行業領袖也將出席此次晚宴。

然而,習近平將發現自己處於一種截然不同且更加緊張的政治氛圍當中。在中美兩國就21世紀資本主義的許多核心問題——網路犯罪、智慧財產保護、間諜行爲、市場準入和網路治理——發生爭執之際,習近平與美國科技業高階主管的會晤在政治上具有濃厚的象徵意義。

您已閱讀16%(501字),剩餘84%(25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