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美均需闡明成長戰略

前世行行長佐利克:習近平本月訪美對世界經濟的重大意義,可能堪比1979年鄧小平訪美之旅。當前中國經濟步履蹣跚,而世界經濟舉步難艱,中國和美國領導人必須闡明各自的成長戰略。若仍在政策上放任自流,世界經濟將有被湍流淹沒的危險。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訪美對世界經濟的重大意義,可能堪比1979年時任中國副總理鄧小平訪美之旅。

今年夏季的局勢,讓全球不由得懷疑中國實施結構性經濟改革的決心。中國過去由出口、投資和儲蓄提供動力的高速成長模式,必須轉變爲由內需和消費拉動的成長模式。這樣的調整始終需要高超的掌舵技巧。2013年11月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爲這一旅程繪製了一份包含326點內容的路線圖;改革派人士解釋,完成這張路線圖將需要7到10年時間。今年早些時候,中國經濟放緩,中國政府卻將股市飆升譽爲信心猶存的跡象。

但是當市場暴跌的時候,中國政府缺乏章法的應對之舉似乎起到了反效果。黨似乎決心連人和市場一起管。一些人想知道,這些干預措施——依賴國有企業、監管指令以及鉅額政府資金——對中國未來的改革意味著什麼。硬性施加控制的做法,似乎與開放金融市場以改善資本分配、依賴市場價格配置資源、發展一直充當中國經濟成長引擎的民營部門等各項計劃都背道而馳。

您已閱讀29%(406字),剩餘71%(10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