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本文爲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撰寫的「還原327」系列文章最後一篇。
在「327事件」及其整個國債期貨市場風險事件中,究竟誰是最終的贏家?
輸掉了自己和公司的管金生、留下了遍地債務的遼國發算不上贏家;在「327事件」上逃過一劫的湯仁榮和闞治東,前者最終因爲疏忽遺留的一個316空倉未平而折戟,後者在合併萬國證券後不到一年就被免職,要算贏家也很勉強;對於尉文淵來說,5年交易所總經理任期創造了一系列後人至今無法企及的事業輝煌,但正如他自己說的:「327就是我自己打倒自己的一個動作」;就是賭對了327合約方向的中經開,該事件給其的利潤連1個億都沒有,儘管在信託業的整頓中僥倖生存下來,但仍然沒有躲過銀廣夏那一劫而最終覆滅;財政部的傳統監管權利被侵蝕、劉鴻儒被提前退休、上海和深圳市政府對證交所的領導權被褫奪……哪怕就是最近網上所傳的諸多327贏家們,儘管當年他們贏得盆滿鉢滿,但從多年後這些金融大鱷個人離奇人生的悲慘結局來看,都很難說誰是最終的贏家。
您已閱讀22%(427字),剩餘78%(15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