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還原327

滬深股市「爭強好勝」的背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面對1996年股市非理性暴漲,中央政府自當年10月起,連連發布了後來被稱爲「十二道金牌」的市場調控措施。這是對滬深政府出於自身利益干預股市走勢的敲山震虎式警告。

【編者的話】本文爲FT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撰寫的「還原327」系列文章第二十六篇。

1996年4月,正當上海市政府開始張羅著申銀證券和萬國證券合併,正當闞治東開始攀上他人生的事業頂點,正當楊祥海被遼國發鉅額清算債務弄得焦頭爛額,正當上交所被中央調查組按上「違規自營買賣股票」而四處澄清、求告無門時,滬深兩個市場的行情開始起來了。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指漲幅達340%。這一輪行情的背後,是滬深兩地政府博弈的結果。

深圳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而上海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就是中國的經濟、金融、外貿中心城市。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兩城市之間的競爭在金融、科技、外貿等方面全面展開。其中爭奪最爲激烈的是金融中心城市地位,而這種競爭集中反映在證券市場上,就使得滬深兩個證交所成爲瑜亮情結極其嚴重的競爭對手。

您已閱讀8%(366字),剩餘92%(42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中國股事鉤沉

陸一,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一直工作在證券界,供職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市場是一個在特殊時期、用特殊方式誕生的特殊市場。作者收集、整理了諸多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中的小故事、小花絮,與讀者分享,也希望激發起當年親歷者的記憶,共同來還原中國股市20年的真實歷史。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