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股市

中國版救市需要技巧

長江商學院黃春燕:最有效救市手段並非砸錢護盤或限制交易,而是補貼買方,甚至鼓勵券商利用「債轉股」收購融資盤股票,此舉好處是穩定市場同時尊重市場機制,並助股市迴歸理性、化解危機。

本週是值得載入中國資本市場史冊的一週。在經歷了連續三個交易日前所未有的暴跌、逾千隻股票主動停牌之後,週四,市場終於出現強勢逆轉,個股普漲,千餘隻股票漲停,而這種態勢也延續至週五早市。救市成功的歡呼聲不絕於耳。如果僅憑一兩個反彈就可以斷定救市成功,恐怕這也將是全球資本市場最高效的一次救市了。但是事實上,救市沒那麼簡單。

救市自然需要砸錢,中外概莫如此。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政府在國會的授權下啓動了總額爲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計劃,以防止金融危機加劇。這個行動成爲自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美國政府制定的最大規模金融救援計劃。

中國政府過去幾天的做法也是砸錢救市——通過強拉權重股護盤,如此大力度救市卻效果甚微,場外資金不敢冒進,其主要原因是現在的股價偏貴。7月8日上證綜指以3507點收盤,平均本益比是16倍。如果去掉銀行股,平均本益比24倍,而美國蘋果公司的本益比纔不過15倍。

您已閱讀7%(395字),剩餘93%(49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