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BAT

中國網路的「權力遊戲」

FT亞洲版主編皮林: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企業正在顛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中國網路公司擴大了民營經濟的作用,讓市場力量得以進入經濟的各個角落;與此同時,BAT三巨擘與政府關係緊密,也令它們經常扮演「準國企」角色。

在中國,有一股影響廣泛的力量,其觸角幾乎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這股力量不是共產黨,後者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已經減弱——儘管這種影響是實實在在的——而且那些並不試圖反抗當前制度的人幾乎可以對之視而不見。

如今,更具顛覆性且不容忽視的力量主要以三家大型網路集團爲代表,即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與騰訊(Tencent),合稱BAT(編者注:中國這三家大型網路集團名稱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是BAT,在英文中是「蝙蝠」的意思)。這三家公司在短短几年內已經使中國的許多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爲例。上週,該公司完成了一輪募資,令其估值達到450億美元至500億美元。螞蟻金服運營的在線支付系統——支付寶(Alipay),號稱每年處理近8000億美元的電子交易,是其美國同行PayPal的三倍。

作爲中國金融和零售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一個幾乎所有中國城市居民都熟悉的在線支付系統,支付寶並不是中共的發明。其創辦人是創辦阿里巴巴的前英語教師馬雲(Jack Ma)。馬雲10年前創立了這一支付系統,作爲其消費者對消費者(C2C)電子商務網站淘寶(Taobao)的支柱。「淘寶」的字面意思是「挖掘財富」,而作爲中國頂級富豪之一的馬雲顯然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寶藏。

您已閱讀28%(559字),剩餘72%(14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