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最高的政府債券持續35年之久的牛市結束了嗎?如果結束了,那是好事還是壞事?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德國10年期國債在今年4月觸及的0.08%收益率(8個基點)很有可能是最低點。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這是件好事:它將表明人們相信通縮和歐元區解體的威脅正在消退。與此同時,這種飆升並不意味著,收益率將會迅速上升至以往的正常水準。我們應該希望看到收益率上升,但要是溫和的上升。這也是我們可以期待的。
10年期債券收益率的表現就像兒歌裏偉大的老約克公爵一樣:他們走上了山頂,接著又走了下來。大型發達經濟體的政府債券收益率在上世紀80年代初攀上頂峯:日本國債收益率最高接近10%,德國是11%,美國和英國分別是15%和16%。隨後收益率開始下降。日本國債收益率到上世紀90年代末下降至2%以下。其他3個國家的債券收益率在危機前處於3%-6%之間,其後繼續下降到更低水準。
正如美聯準(Fed)前主席班•柏南奇(Ben Bernanke)最近在一篇博文中所言,理論表明,長期利率應該是預期短期利率的加權平均數加上「期限溢價」。「期限溢價」通常來說應該是正的,即便不存在違約風險。較長期的證券比短期證券風險更高,因爲它們的價格會發生波動。預期短期利率應該由預期實際利率和預期通膨決定。而預期的國內實際利率應該由預期的全球實際利率和預期的實際匯率變動決定。預期的全球實際利率應該由預期的儲蓄-投資平衡決定。最後,風險厭惡(極限是徹底恐慌)以及外國政府和央行的購買活動等特殊因素也會影響長期債券的價格。
您已閱讀34%(639字),剩餘66%(12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