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China’s infrastructure plans hit by private sector hesitancy
中國基建計劃遭民營部門冷待


《中國投資參考》哈爾平: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北京方面一直想吸引更多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但民間投資者似乎對此反應冷淡。

Two and a half years ago, China pledged to let markets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But as the economy slows, it is falling back upon old state reflexes to rev up the engines of growth.

兩年半前,中國曾承諾讓市場在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但是,隨著經濟成長放緩,中國正求助於以往國家層面的應對舉措來加快經濟成長引擎的運轉。

您已閱讀7%(295字),剩餘93%(41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