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一位嚴肅學者的著作要在大眾世界引起轟動,除了要有驚豔的理論,還要有生動的語言,《大停滯》這本小書在美國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本書的作者考恩認爲,美國的經濟,從1970年代中期開始,已經進入了一個停滯階段。這個停滯,可以歸結爲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人類的天性,喜歡採摘「低垂的果實」——即貪圖便利、總是挑容易的事先做,向上爬的苦事一定要等有壓力才肯使勁。上百年來美國人就是這樣,他們受益於大量廉價的土地資源、成千上萬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口紅利,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但因爲忙於收穫第一批容易到手的成果,怠於開拓新的果園,最終走到了這一天——「低垂的果實」摘完、最初的紅利耗盡,經濟也就徘徊不前。
第二個原因,是美國進入了「科技高原」(technological plateau)。一提到高原,大家就會想到氣壓低、氧氣少、空氣乾燥、呼吸困難等等不適的反應,考恩的意思是,科技創新也遭遇了高原「窒息」。他考察了人類許多的重大科技發明,發現像電、汽車、火車、飛機、打字機、照相機、藥品器材等等發明都是在1940年以前完成的。這之後,除了電腦,人類幾乎沒有劃時代的發明。考恩對比了現代一代人和其祖輩的生活狀態,認爲今天美國人的物質生活,和1950年代相比,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換句話說,科技進步也停滯了。
您已閱讀5%(551字),剩餘95%(101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