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A股牛市並非歷史重演

海通證券李迅雷:中國股市最近兩輪牛市迅速由盛轉衰,主因是行情大多由週期性行業推動,受全球經濟影響極高。本次上漲的亮點來自成長板塊,這意味著行情的演進也將有所不同。

中國股市的瘋狂態勢已經引發業內熱議。週四,上證綜指大漲2.71%,再創7年多新高,距離4200點僅一步之遙。對於本輪牛市的演繹,我並不感到意外。

一方面,作爲經濟晴雨表,股市通常會提前6至18個月反映宏觀經濟的走勢,目前,不僅美國經濟的復甦跡象明顯,歐洲經濟也出現了復甦的端倪,美元升值趨勢似乎暫告段落。隨著中國政府一系列「穩成長」措施出臺,尤其是降準和降息的空間比較大,以及力推金融改革,年內經濟階段性回暖、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這些都是可以預見的,股市只是對經濟前景作出了提前反應。

另一方面,大家應該意識到本輪牛市的長期性,這其中有兩層含義。一是,過往中國經濟發展主要依賴銀行信貸融資,信貸餘額主要分佈在大中型國有企業中,這類企業大都屬於強週期行業,隨著中國經濟的減速,這些行業普遍產能過剩,它們對經濟成長的貢獻日漸削弱。更大的問題在於,中國企業債務佔GDP比重,已經是全球最高了,若繼續靠銀行信貸維持生計,則債務壓力會越來越大,僵死企業會越來越多。但中國經濟又不能只改革而放任經濟下滑。在「穩成長」的壓力下,就需要大力發展股權融資,滿足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需求,這些企業的成長性恰恰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因此,股市繁榮是一種倒逼式選擇。

您已閱讀31%(522字),剩餘69%(11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