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當我飛往巴塞隆納出席一個會議併發言的時候,我的iPad正在劍橋的一家餐廳裏用早餐。至少,這是我根據手機上「查詢我的iPhone」應用傳給我的設備位置資訊推斷出來的。
令我寬慰的是:我的平板電腦既沒丟也沒被偷;我前一天參加的會議的主辦方偶然撿到了它。但是,如果另一款手機應用發現我在機場,並根據我的移動路線、之前的消費記錄以及客戶忠誠度高低等資訊頻頻向我推銷,我可能會覺得有些不舒服。
如今有個問題越來越需要企業來回答:你們的產品或者行銷有多令人恐懼不安?你們又如何知道?這個問題已經不再是祕密。公開的例子比比皆是,包括令人難堪的個性化行銷失誤——一個廣爲流傳但可能不足爲信的故事把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零售商Target由於給未成年少女推銷相關產品,向其父母暴露了她懷孕的事實;還有最近暫停銷售的谷歌眼鏡(Google Glass),人們擔憂該設備可能遭到濫用。用「問題」這個詞甚至都可能不恰當。朱莉婭•安格溫(Julia Angwin)的新書《天羅地網》(Dragnet Nation)描寫了企業和政府的監視活動的黑暗面。告訴客戶如何提高網路信譽的Reputation.com,其創辦人邁克爾•費蒂克(Michael Fertik)的新書更提出,監視是現代生活中的一個基本事實,我們可以加以利用。
您已閱讀33%(550字),剩餘67%(11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