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比特幣

比特幣並未淡出視線

FT專欄作家邰蒂:蘭德•保羅宣佈將通過比特幣籌集競選美國總統資金,華爾街的金融人士也在嘗試開發類似比特幣的後臺結算系統。比特幣難道又要火起來了?

蘭德•保羅(Rand Paul)十分喜歡以政治先鋒的形象現身。然而,最近這位肯塔基州參議員、茶黨(Tea Party)紅人開始在金融領域開闢新土。在宣佈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時,他稱自己將通過比特幣接受捐款。這使他成爲首位將利用加密電子貨幣(cryptocurrency)籌集資金的美國政客。鑑於共和黨對法定貨幣及美聯準(Fed)極度不信任,此舉可能會廣受其自由派支持者的歡迎。

但是,還有另一場關於比特幣的大戲值得投資者關注。華爾街的金融人士正在幕後開啓市場實驗——這些實驗無關於通常與比特幣聯繫在一起的零售支付或捐款,而與批發金融有關。特別是一些利用比特幣進行金融市場後臺結算的項目正在籌備之中。而且,儘管這些項目仍處於早期階段,它們可能會變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因爲它們吸引了富有的投資者的支持。

爲了解眼下的情形,我們應該利用片刻時間思考一下已誕生6年的比特幣技術。在流行文化以及保羅的茶黨追隨者中,加密電子貨幣常常被描述爲「電子貨幣」(electronic money)。但是,更準確地說,應該把它們視爲金融賬簿——一個記錄著每個用戶的比特幣「錢包」中包含多少數量比特幣的公共記錄簿。

您已閱讀30%(495字),剩餘70%(11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