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

比特幣的致命缺陷

美聯準前風險審查員威廉斯:將比特幣吹捧爲資本主義的救星大錯特錯。政府必須警惕,不能隨意放行任何虛擬貨幣,除非找到了讓央行管理它們的辦法。

不久前,俄羅斯成爲最新一個打壓比特幣的國家。這種「加密電子貨幣」具有類似於現金的功能,即可在人與人之間匿名轉賬,無需中央清算機構的參與。中國已經禁止本國公民購買比特幣,而西方監管機構也在緊張關注。

目前人們評論最多的是比特幣在促進非法交易中的作用。交易走私物品的祕密網站Silk Road表明,比起需要人工攜帶的現金、會留下電子痕跡的銀行轉賬,虛擬貨幣對毒販更有用。

這些擔憂雖然在理,卻忽視了比特幣背後的經濟理念,而這些理念的威脅嚴重得多。一個化名「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個人或團體最早於2008年提出了這一虛擬貨幣的運行機制。翌年,中本聰發佈了第一版軟體,用以發行比特幣和跟蹤它們的去向。那時,許多人開始懷疑:美元、歐元和其他由政府發行的貨幣能不能保值?正統的貨幣機構是不是促進繁榮的最佳途徑?比特幣獲得一批擁躉,一定程度上是因爲它似乎表明,我們沒有政府發行的貨幣也一樣能行。貨幣可以是無國界的。

您已閱讀33%(410字),剩餘67%(8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