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貨幣是私人貨幣。政府壟斷貨幣發行的歷史並不長,但卻成爲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想當然的標準做法,也成爲經濟學界的主流意識形態。雖然各國中央銀行壟斷貨幣發行,但它們不僅不能保持幣值穩定,而且是通過增發貨幣推行通貨膨脹的罪魁。需要反思中央銀行體制和政府壟斷貨幣體制的弊端,告別貨幣壟斷,走向貨幣競爭。
海耶克的貨幣去國家化方案
海耶克在其1976年問世的《貨幣的非國家化》中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在一般產品與服務市場上自由競爭最有效率,那爲什麼不能在貨幣領域引入自由競爭?他的核心論點是:只有廢除各國政府對其貨幣創造的壟斷才能實現價格水準的穩定。他提出並論證了一個革命性建議:廢除中央銀行制度,允許私人發行貨幣,並由其展開自由競爭,這個競爭過程將是發現最佳貨幣的程式。在此海耶克運用了他先前提出的「作爲發現程式的競爭」。 這意味著,競爭是發現更穩健貨幣的程式。海耶克認爲:如果政府控制貨幣是不可避免的,那麼金本位制好於任何其他制度;如果打破政府的貨幣壟斷,那麼就連黃金也不如競爭性貨幣那麼可信賴,因爲競爭性紙幣的發行者有著強烈的動機限制其數量。
您已閱讀10%(467字),剩餘90%(42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