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日本央行(BoJ)就民衆對通縮的態度進行了一次民意調查。調查結果不是這家受人尊敬的央行所希望或期待的——至少在價格持續下跌的「失去的十年」之後是如此。受訪者沒有對通縮感到恐慌,44%的人認爲通縮「很好」;35%的人感覺通縮不好也不壞;認爲通縮「不好」的人僅爲20.7%。儘管隨後的一次調查表明認爲通縮不好的比例略有上升,但民衆對通縮的態度已經一目瞭然。正如高盛日本(Goldman Sachs Japan)副主席松井凱蒂(Kathy Matsui)所說:「實際上,日本對通縮持積極看法的人要多於持消極看法的人。」
我再次想起這一有趣的調查結果,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西方大多數國家的央行目前都加入了一場防範通縮的全新戰鬥,併爲此幾乎不惜一切代價。現代經濟學中有一條公認的原則是:通縮是一場必須避免的可怕災難。20世紀30年代發生在美國的那種螺旋式通縮和衰退,可謂縈繞在央行人士心中的噩夢。
所以,歐洲央行(ECB)啓動了一波史無前例的購買資產浪潮,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物價持續下跌引起的。瑞典和瑞士也在採取類似舉措。最終,日本也如法炮製。
您已閱讀28%(470字),剩餘72%(12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