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新興市場的資本大外逃

全球金融危機後六年間湧入新興經濟體的國際資本洪流,如今出現了大回流。危機期間,美國是導致新興市場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這一次,中國則被視爲「罪魁禍首」。中國經濟減速正觸發大規模資本外逃,投資者認爲,把錢投入其他地區會有更高回報。

面對經濟衰退、持續10年的高通膨、財政危機和用水配給,逾100萬巴西人上月走上街頭,抗議政府腐敗和管理不善。在中國,隨著房價下跌,經濟成長日趨放緩,1000多座鐵礦正走向財務危機。與此同時,俄羅斯愛國民衆正在拋棄本國銀行,把他們的儲蓄兌換成美元。

這些反映世界大型新興市場國家正面臨日益嚴峻困境的畫面,同樣也出現在許多規模較小的新興市場國家。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幾個非洲國家正遭受財政收入減少和債務增加的困擾。即使是成長動力十足的海灣石油經濟體,由於受到過去半年間油價腰斬至每桶55美元的衝擊,也正在駛入經濟成長慢車道。

雖然我們看到的這些困難局面有著不同的根源,但一個巨大而潛在的趨勢正在爲幾乎所有新興市場國家塑造一個共同的命運。

您已閱讀10%(312字),剩餘90%(29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