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

李光耀提供了西方治理的替代選擇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柯成興:普遍主義觀點已不再那麼有說服力,西方甚至開始反思亞洲存在替代模式。李光耀的新加坡模式打破了西方模式的普世認知,這讓世界更加豐富。

就在不久之前,我的前輩和同事還習慣性地認爲,我們只需研究美國政治經濟生活的運作就夠了,因爲普遍主義者在這方面的成功堪稱典範。僅有的例外情形要麼太過特殊,要麼規模太小,而且差不多註定是不可持續的。

在我們所處的時代,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歷史的終結》(The End of History)已發表了逾四分之一個世紀,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的《亞洲奇蹟之謎》(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也已發表了逾20年。然而,如今這些普遍主義的觀點都已不再那麼有說服力。相反,在西方經濟體自詡的「大穩健」(The Great Moderation)時代崩盤六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正在反思一個問題:「人們將愈發注意到歐盟和美國政府的功能失調,原因是(他們還存在一種)對西方民主制度的擔憂:眼下存在著一種亞洲替代模式」。

就在今天,最早勾勒這一替代模式的獨立思想家李光耀(Lee Kuan Yew)去世了。他以恢弘的願景和強大的政治領導力,把一個遍佈沼澤的熱帶島嶼建成一個大都市,不僅擁有清廉、精巧、高效的公共部門,還享有高於美國的人均收入。在政治理念、教育、工業、及高科技方面,他爲新加坡打造了全球都無法超越的景觀。他對新加坡數百萬人的生活的直接改善也不可估量。許多國家的體量雖遠大於新加坡,但它們的領導人卻總是在尋求李光耀的看法和建議。

您已閱讀47%(620字),剩餘53%(7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