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美關係

‘Accommodating’ Beijing may be no bad thing
「遷就」中國未必是壞事


FT亞洲版主編皮林:西方國家圍繞是否該加入亞投行的分歧,折射出一個更大的問題:該如何應對正在崛起的中國?盲目遏制可能是災難性誤判,在亞投行問題上,我們有充分理由採取接觸的策略。

In the 50 shades of diplomatic speak, the word “accommodation” is only slightly less stinging than that other A-word: “appeasement”. Last week, a senior US official rebuked the UK for its “constant accommodation” of China. London had agreed to be a member of a Beijing-led infrastructure bank that some fear could one day challenge a US-led World Bank.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other concessions have been made. A deal not to meet the Dalai Lama here. A soft-pedalling on Hong Kong democracy there. “We are wary about a trend toward constant accommodation of China, which is not the best way to engage a rising power,” the official said.

在50套外交辭令中,「accommodation」(遷就)這個詞令人不快的程度僅略次於另一個A開頭的詞「appeasement」(綏靖)。最近,一名美國高級官員指責英國「不斷遷就」中國。英國已同意加入中國領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有些人害怕該行有朝一日將挑戰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這番指責的言下之意是:英國已在其他方面做了許多讓步,比如同意不再會見達賴喇嘛(Dalai Lama),在香港民主問題上軟化立場。「我們很擔心這一不斷遷就中國的趨勢,這不是與一個崛起中的大國打交道的最佳方法,」這名官員表示。

您已閱讀15%(906字),剩餘85%(50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中東期待沙烏地阿拉伯制衡川普

阿拉伯國家希望穆罕默德王儲和美國當選總統川普的密切關係能夠緩和川普政府的中東政策。

投資者押注防務支出增加,Palantir成爲「川普交易」贏家之一

彼得•蒂爾創立的數據公司的最大客戶是美國政府,自川普本月當選以來,其市值增加了230億美元。

Lex專欄:成長來之不易,雀巢前景平淡

要實現其成長目標,這家瑞士集團需要增加行銷投資。

Lex專欄:便宜商品是沃爾瑪股價上漲的基礎

沃爾瑪通過吸引高收入顧客和增加其他收入來源,出色地應對了經濟不景氣和通膨帶來的挑戰。

Lex專欄:奢侈品品牌寄希望於自己的美國夢

奢侈品在美國越來越具有吸引力,可能爲該行業提供新的成長跑道。

諾和諾德準備下一代減肥藥的試驗結果

這家丹麥公司預計,最新數據將顯示CagriSema可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減輕25%的體重。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