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之間是相互對立的嗎?面對視覺和記憶中都日漸模糊的綠水青山、藍天白雲,身處經濟成長快車道的中國人,很難給出否定的答案。然而,如果我們將觀察的視角再放開一些,就會發現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並非總是此消彼長,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在臨近兩者關係逆轉的拐點。
經濟成長與環境改善的倒U型關係
1995年,美國經濟學家格魯斯曼(Grossman)和克魯格(Krueger)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爲「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的論文,以實證的方法提出,環境汙染物排放總量與經濟成長的長期關係呈現「倒U形」曲線,即:在低收入水準階段,環境隨著經濟發展而惡化;在高收入水準階段,環境隨著經濟發展而好轉。由於與反映經濟成長與收入分配之間關係的庫茲涅茨曲線類似,這一關係又被業內稱爲「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上述研究還發現,兩者關係的拐點因汙染物指標的不同而異,大多數國家在人均收入8000美元以前達到拐點,特別是對於人均收入10000 -12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國家,只有河流中的大腸菌指標與經濟成長負相關。
您已閱讀15%(533字),剩餘85%(29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