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2015中國兩會

葛劍雄:京津冀應合併

中國政協常委葛劍雄: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到「京津冀一體化」,這不是長遠的制度安排,有些矛盾是協調不了的。一勞永逸的方法是調整行政區劃。

前幾篇日記刊登後,有人覺得我有些小題大做,比如對「御用」等辭彙的運用問題。這裏面要區別對待。對娛樂圈的,的確可以不當一回事,但涉及到政治、國家領袖,不要說中國,全世界都一樣,是不會隨便濫用的。就拿「御用」來說,娛樂圈用了那麼多年,不管用多少年,這種用法也是錯的;其次,用在娛樂圈,也不會有人太認真。但用在政治人物身上,即使是開玩笑也不容許的。所以一是要分清領域,二是要防微杜漸。很多事情都是從小事情上發展而來的,等到習以爲常了,一種壞的風氣和概念已經養成了。想當初,我們搞個人崇拜,最早的時候也是從稱謂啊、禮儀啊開始的,然後就習慣成自然,以至於登峯造極。還有,就是要分清「公」和「私」。現在有些人稱「大大」、「媽媽」,這我覺得無所謂,有的還喊「爺爺」、「奶奶」,當年連戰就被稱爲「連爺爺」,這都沒關係,這種稱呼是在親人之間叫的,沒關係的。但一涉及到政治,就不能開玩笑。

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到「京津冀一體化」的問題。但我發現大家對這一事情的背景都不瞭解。有一年,我跟新加坡的一批高官講課,講到中國行政區劃的歷史。有一位高官問我,天津當初爲什麼要劃成直轄市?我想,是不是當初毛主席爲了制約北京才這樣做的。一查資料,果然如此。

解放以後,天津的地位是急劇下降的。開始,天津是河北省會,後來河北省會遷出了,天津就成了省轄市,只是地委的駐地。到1967年,也就是「文革」高潮期間,突然把它升格爲直轄市,那時中國只有北京、上海兩個直轄市,無論從行政管理、地區開發還是中央控制來考慮,都不會在離北京那麼近的地方設立直轄市。中國假如說需要設立第三個直轄市,也該是在離北京遠一點的地方。我們經歷過「文革」的人,一下就想明白了。「文革」的發動,有一個因素就是毛主席要打倒彭真,通過打倒彭真,再打倒他背後的劉少奇。毛主席當時對北京市的批評已經到極點了,罵北京是「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獨立王國」,所以「文革」第一批打倒的彭真、羅瑞卿、陸定一、楊尚昆,彭真的地位最高,除了副委員長的黨內職務外,他還是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兼北京市市長。接下去就改組,北京成立新市委。新市委書記是華北局第一書記李雪峯。不久又顯示,毛澤東對新成立的北京市委也不滿意。當時有一些政治謠言,說彭真、賀龍曾陰謀發動兵變,要搞中南海。在這個情況下,突然天津被升格爲跟北京一樣的直轄市,當時也不需要什麼程式,就是一道命令。我認爲,毛主席的目的是在他掌握得到的範圍內,需要有一個跟北京能抗衡的行政區。當時有很多奇怪的現象,天津「革委會」主任的解學恭地位突然升高,經常出現在中央的活動中;還比如毛主席的表侄女王曼恬,王海容的姑姑(王海容做毛澤東的翻譯,後來一直做到外交部副部長),曾經又是天津市的副書記,又兼中央文化組的工作;還有西哈努克出訪,常有一個天津的教授跟著,天津在很多方面直接參與了北京的活動。從政治上,我不想評價毛澤東這麼做是利還是弊,但這樣做,在經濟和其它方面肯定是人爲地製造了一些不正常的局面。這樣一來,北京再往東擴,就碰上了天津,天津又是靠海的,發展也有了既定範圍。另外,北京和天津都被河北省包圍著,就是北京和天津之間,還是河北的縣。這種局面在計劃經濟時代還不太受影響,到了現在,又要講效益,又講市場經濟,很明顯就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您已閱讀46%(1345字),剩餘54%(15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