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拉韋

比自誇更可惡的「他誇」

FT專欄作家凱拉韋:比自誇更可惡的是「他誇」,「他誇」之所以流行,原因不在於滿足自尊心,而是爲了推銷書籍、講座等。但如此赤裸裸的推銷真的能奏效嗎?

近日,「謙虛的自誇」(humblebrag)一詞的創造者哈里斯•維特爾斯(Harris Wittels)英年早逝,年僅30歲。爲了紀念他,我把一些最符合這種表面上看不出來的自誇方式——假裝不是自誇的自誇——的例子篩選了一番,並挑選出兩個我最喜歡的例子。

我挑選出的次佳例子是斯蒂芬•弗萊(Stephen Fry)2013年發的一條推文:「噢天哪。我現在在在機場不知道該怎麼辦。粉絲太多了,但如果我停下來和他們合影的話,我會錯過航班的……噢天啊,真不想讓他們失望。」

但我認爲最佳例子毫無疑問來自奧普拉•溫弗裏(Oprah Winfrey)。「噢我的天啊!剛和傑基•傑克遜(Jackie Jackson)結束了一次意外約會。我年少時的夢中情人。我一直盡力讓自己不要話太多或者暴露出喫貨的一面。結果都沒做到!」

您已閱讀19%(351字),剩餘81%(15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