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股市

從流行語看中國股市變化

上海證券胡月曉:中國資本市場上的流行語,反映了市場格局的變化。最近投資者見面的問候調侃語是「穿秋褲」,說明投資者已開始考慮股市調整的風險。

中國資本市場上的流行語,反映了市場格局的變化。最近投資者見面的問候調侃語是「穿秋褲」。這說明市場情緒正悄然發生變化,投資者已開始關注股市調整的風險。

自2014年4季度以來,在經濟「底部徘徊」態勢愈發明朗、經濟持續低迷趨勢日益顯現的情況下,中國資本市場不經意間展開了一輪波瀾壯闊的行情。以上證綜指衡量,2014年4季度指數由2217.2持續上漲到了3210.36(2015年1月30日收盤價),漲幅高達44.8%;而該指數在2014年1-3季度幾乎是平盤狀態。在指數快速上漲的同時,股市成交規模也快速擴大,中國上海和深圳兩市的日成交金額屢屢重新整理記錄,5000億元人民幣規模被輕鬆越過,最高突破1兆,創下A股歷史單日成交最高記錄。過去3年,中國兩市的日成交規模在2000億下是常態,在IPO規迷因市場持續低迷未有大幅增加前提下,成交突然上升幾個臺階,無疑彰顯了市場「熱度」。市場驚呼:「風大,快找豬」。

2014年伊始,中國股市已在2200點上下200點的區間內盤整了2年有餘。市場在表面平靜的景象下其實早已蘊藏著陣陣躁動。對中國股市的發展前景,2014年上半年多空雙方間發生了一場盛況空前的持續口水戰。和以往爭論相比,這場爭論的不同之處在於,爭辯雙方的喧囂聲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代表政府意志的官媒——新華網、人民日報等媒體,也頻頻出面表態:要求空方講政治,繁榮的市場有利改革推進,代表了人民利益,因而也應是全民的一直態度和行動導向。於是乎,從經濟面、資金面上找不到上漲理由和動力的中國股市,終於找到了上漲的源動力。「經濟退、政策進」的傳統投資邏輯雖然不復存在,但新的投資邏輯—— 「改革牛」,爲股市上漲提供了新的持續動力。當前改革的框架是金融加槓桿,風口顯現。

您已閱讀45%(728字),剩餘55%(8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