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金融改革

中國應分拆銀行理財

中國東方證券邵宇:銀行理財業務容易成爲道德危機爆發的突破口。理財從本質上說是類基金和信託業務,應交給資本市場,這也可提高資金的配置效率。

中國式的銀行理財可能只是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的一個中間產物,但它確實改變了中國銀行業的金融生態和居民的財富形態。自2009年以來,銀行理財業務至今已擴張到近15兆規模。存在的總有其合理性,理財產品爲企業融資多少提供了些便利,也爲老百姓帶來了更多的投資收益實惠,但同時其風險也日益引發擔憂。

中國式銀行理財

真理可能只是區域性的,中國式理財天生又同中國式影子銀行存在千絲萬縷的隱祕聯繫。在資產端,理財資金的不小部分都去向非標業務、結構複雜不透明、監管套利嚴重;在負債端,常常形成資金池、期限錯配嚴重、龐氏特徵隱現。更麻煩的是在客戶端,始終存在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

您已閱讀7%(276字),剩餘93%(348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