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能源業

超低排放能否挽救煤基能源企業?

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張春:以煤電企業爲首的煤基能源企業正在推進燃煤的超低排放標準,並得到了地方支持。但因設備更換成本等問題,專家們爭議較大。

因爲霧霾要革煤炭的命,電力企業率先提出了近零排放,也稱爲超低排放。超低排放能不能挽救煤基能源企業(以煤爲主要能源的企業)的命運?

所謂超低排放,就是通過綜合治理,使燃煤電站的排放達到燃氣電站的排放標準。目前燃煤機組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煙塵的特別排放限值濃度要求爲100/50/20毫克/立方米,超低排放要求爲50/35/5毫克/立方米。目前山西、浙江等地在大力推進超低排放的實施。

北京博奇電力公司總裁顏炳利在近日的「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峯會」上說,把二氧化硫從2004年400毫克/立方米的標準,提高到現在的35毫克,技術上可行,但是代價非常大。他說:「博奇電力把二氧化硫從400降到35,每一輪改造,都意味著對火電廠的脫硫設備進行一次大的升級改造,04年時攤算到裝機上,每千瓦需要200元的改造費,逐漸到每千瓦100元。現在還面臨第二次升級改造。」同時,氮氧化物和煙塵設備升級也同樣需要不菲的成本投入,更不用說催化劑處理(新技術要求高且催化劑使用量大,大量報廢的催化劑需要處理)、以及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質的處理。

您已閱讀39%(454字),剩餘61%(70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是一家關注氣候變化與環境的非盈利機構,專注於分享全球經驗和知識,推動氣候變化科普和建設性對話。對話地球在歐洲、南亞、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17個國家有專業的編輯團隊,使用8種語言發佈氣候和環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