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自貿區競爭不是爭相邀寵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經濟由政府主導,自貿區的頂層設計是政府的任務,但建立自貿區關鍵在於市場交易過程去政府化的理念,並且落實於遊戲規則。

自貿區是撬動中國經濟市場化的槓桿,重要的是創造低成本貿易條件,提高交易效率。中國大陸周邊被自由貿易港、自貿區圍繞,中國建立自貿區是對自貿區時代、對改革深化的回應。

目前自貿區大多沿襲產業園區等思維,從基礎設施、土地等方面著手,以基建帶動發展,自貿園區內容雷同,新興產業、高階製造業、高階服務業等,各自貿區並不真正吸引市場人士進入。

12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進行第十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指出,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七大把自由貿易區建設上升爲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以周邊爲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

您已閱讀14%(334字),剩餘86%(21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市場的邊界

葉檀,經濟領域的市場派,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從2000年左右走出書齋,到報社撰寫經濟類評論,迄今爲止已在報刊雜誌發表大量文章,偶爾在電視臺財經頻道客串點評經濟新聞,也出版過歷史方面的書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